汽车企业纷纷抛出自己的自动驾驶概念
最近一段时期,自动驾驶的热度似乎又在升温,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、汽车企业纷纷抛出自己的自动驾驶概念,甚至声称几年内就会量产。汽车关乎人的生命与所有道路参与者的安全,虽然我们乐见中国企业对高新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,然也对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前景感到一丝隐忧。
敢为人先,精神可嘉
客观而言,国内企业有这样的志气,在自动驾驶这样一个自己几乎毫无经验的领域,大胆投入,同时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拿的出手的成果,这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欣慰的。
然而在自动驾驶领域,尤其是在中国境内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,目前确实处于起步阶段。由于缺乏法律规范、复杂的道路条件等原因的限制,即便是国际厂商,其针对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研究工作也并不十分深入。在这种情况下,有一批自主企业能够主动站出来,积极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试验,当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。
缺乏积累,风险较大
实际上,中国汽车企业的决心并非最近几年才爆发出来,在过去十多年的自主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,各个自主汽车品牌都曾经表现出极大的信心,要快速追赶国际成熟厂商在技术、品牌等方面的领先优势。但现实的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,中外企业在技术、经验等方面的差距让自主品牌的产品始终难以真正达到外资水平,虽然越来越接近,但产品差距依然存在。例如产品质量、可靠性、耐久性、主观质感等等层面,自主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,目前依然在努力追赶。
然而,如果说以上指标即便差一些,中国消费者也可以勉强接受的话,那么自动驾驶的问题显然要严峻许多,因为自动驾驶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即便时至今日,由于成本、产品定位等方面原因,自主品牌目前在诸如自适应巡航、车道保持、预碰撞系统等驾驶辅助技术上,几乎找不到成熟应用的车型。在自动驾驶的基础性技术——驾驶辅助技术上积累如此之少的情况下,就贸然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研究,将面临巨大的风险。正如国人常说,“还不会走,就想跑”。
噱头营销,伤害产业
在基础性技术方面缺乏经验,当然并不妨碍企业对更高级别的技术进行探索,然而这种“大跃进”式的做法,难免让人联想到“噱头营销”。
就以长安刚刚投入测试的研究为例。在此之前,长安在驾驶辅助技术上的应用经验十分有限,用长安自己的描述,也仅是实现了“在睿骋和CS75的量产车型上搭载全景辅助系统、并线辅助、车道偏离预警等技术”,这些技术在驾驶辅助技术领域,也仅是最初级的一部分。
而此次长安宣布完成的2000公里自动驾驶路试,是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测试,充其量也仅仅达到高度辅助驾驶水平,距离面对城市道路自动驾驶依然十分遥远。
在实践经验如此少的情况下,长安汽车宣布“预计在2018年可实现高度无人驾驶,并实现部分量产任务”,让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。技术开发来不得半点虚假,各国成熟车企,如沃尔沃在驾驶辅助技术领域研究、应用了这么多年,尚且不敢贸然推出自动驾驶技术,长安何以能在短短两年内就将其量产呢?
这也让我们不由得怀疑长安宣布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,更多的仅仅是一种噱头营销。
对于长安来说,也许通过这样的噱头赚足了眼球,但对于产业来说,会让大家对自动驾驶技术失去必要的敬畏,产生盲目的自信,并且鼓励大家盲目跟进,从事重复的、低技术含量的、缺乏建设性的投入,这无疑对这一新兴技术和汽车产业带来负面影响。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。
相关标签: